【AI分析系列】1988年首届应氏杯——令人扼腕的气运对决
时间: 2025-03-30 05:20:04 | 作者: 反应粘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
奥运年举办且四年一届,让应氏杯有了“围棋奥运会”之称,延续至今的它也是围棋界最重磅+奖金最高的赛事——但不同于富士通杯风向标一般的定位,应氏杯夺冠者大多不是当年“第一人”,也是棋界一大怪现象
和已于2011年停办的富士通杯一样,首届应氏杯也诞生于“世界围棋元年”1988,而且由于决赛对阵的特殊性,它留给中国棋迷的记忆更加深刻……来到今天回首往昔,这次巅峰盛宴也诞生了不少流言,个中是非真假,且让AI带着我们来回顾一番吧~~
虽然被富士通杯抢占先机,但应氏杯冠军奖金达到40W美元,远胜前者的1500W日元,分量不言而喻……不同于富士通杯的是,首届应氏杯参赛棋手全体均以个人而非注册协会的名义,因此林海峰、赵治勋等并未加入他国籍的棋手,仍被划分至了本国名单——就名额数目看,中国大陆+宝岛共7人过半数,而韩国2人显然还是被轻视了
藤泽秀行可能是为数不多在中国人气比在日本还高的日本人,和高仓健坐一桌那种……作为围棋名宿他对马晓春甚为看中,曾说过“论棋才曹薰铉第1马晓春第2”;后来2009年藤泽患癌去世,马晓春还罕见的在当时流行的“部落格”发文,说自己辜负了秀行先生,要说声对不起
但棋盘前的藤泽向来不留情,令马晓春吃下一盘完败——开局因为大贴目短暂领先后,白32过于“妖刀”的飘渺一跳,回头来34、36又凝重应对,早早便落下风;黑棋45~49构筑大模样后白50打入还算及时,但面对黑51肩冲的攻击似乎斗志全无,被黑棋压到65以后就基本已结束……赛后藤泽摇头叹息“马晓春用功不够,进步不快”
“前50手天下无敌”(这句话真不是形容聂老的)的藤泽布局也并非封神,但马晓春仍和富士通杯一样没活动开,不发挥的一局
布局江铸久下得很勉强,武宫正树当年执黑必走的三连星固然掉胜率,但白16和白40这样的招法可能在少儿班都会挨老师批评……白棋前半盘一直苦战,转折点先是黑145见小;然后黑147以下的折腾本来获得了在白空中做出双活的机会,却被黑161的脱先错过;白170补棋后胜定,AI分析和江老当年的自战解说基本一致
本局也是大战了335手,但没打破记录(富士通杯林聂之局收完单官是348手)
非常明显的后半盘被逆转之局,武宫算得上是痛失好局,这盘棋也是聂卫平之外的中国棋手,在非擂台/对抗赛上面对日本“六超”取得的首个胜局
中日杀手的对决,左上交接加藤正夫连续失误(白26即B4是当年传统招法,被今天AI否定),刘小光稍优;进入中盘黑57的入侵遭到白棋严厉反击,之后黑55腾挪方向有误,左上大龙被白棋借助缠绕攻击困住,攻杀中白棋没能走出最优解,黑109先手做活后仍均势;再往后黑棋的败因是屡次错过G9的先手交换,白棋也很多个回合没发现这一点,122、124走到后终于在中下成空确立实空优势,最后黑139拼抢官子导致
数据符合场面的一局,加藤此时实力确实更强(刘老13岁才开始学棋,难免晚成)
没有悬念的一局,雷德蒙作为历史上唯一一名非亚裔九段棋手(长期在日本进修),实力已非其它欧美棋手可比,但仍旧没办法威胁到聂卫平……布局白棋凭借大贴目取得过少许优势,但60误算浪费一手棋,被黑棋断到69后,已早早盘面落后15目;攻杀左边黑大龙未果后,白80放出胜负手,最终玉碎速败
小林光一招牌式的完胜局,面对“龙的传人”王立诚白20的新手,黑21、23简单两个高拆二维持住均势;之后左上抓住白44急躁的问题手,黑45~57一套紧凑组合拳将白棋分断,自此建立优势;往后的攻杀黑棋招法虽非最善,但白棋腾挪时76、78过于追求高效,结果被黑棋做出劫争,一番折腾终究只能后手做活,黑111抢先入侵奠定胜势
同样体现出超一流的实力,150之后王立诚表现其实很出色,但始终没有办法逾越盘十天堑
桥本昌二(已于2009年去世)是当时关西棋院第一人,林海峰本局赢得确实也不轻松,开局平稳,白22的疑问手导致局势陷入被动,被黑棋筑成坚壁后已然接龙;但之后黑棋似乎是太想利用右下白棋大龙不活的缺陷做文章,黑97以下攻击落空,反而个人需要二路渡回,局势因此被追平;再往后双方错进错出,黑棋一次次建立优势,白棋却总能一次次扳回,给人感觉像是执白那方才是“二枚腰”一般……最后进入官子阶段白194出错,黑197逆收到位后终于小胜
看数据是林全面领先,尤其布局在前AI时代堪称神级发挥,但中盘没下好就不容易碾压胜
首轮相对不怎么引人注目的一盘,当时应该没人猜得到,曹薰铉会是后来的冠军+世界第一人,王铭琬则会在世纪之交(强行)扛起日本外战大旗……布局白棋占据上风,黑棋一度被打到接龙,转折点在白56不太理智的开劫,反而被黑棋借劫争逆转;局势反复数十个回合后,白130再度执着的要提这个劫,谁料当黑135凌厉的“韩国流”利剑出鞘后,白棋才发现了自己根本没空消劫,最终一溃千里
本以为会是无悬念之战,谁料年已43岁且旅居澳洲,久疏战阵的吴淞笙给赵治勋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黑57断打后的作战不成功,白棋取得一定优势,但被后面80、82葬送,凭空损目后仍无法对黑棋发动有效攻击,至此被反超局面;之后黑棋许是优势意识,对右上大龙的处理过于谨慎,局势几度反复后形成半目胜负格局,黑203为最后败招,若走在216处胜负尚难料
吴老整体发挥很出色,完全就是当年一线棋手的水准,他过早离开一线强:复仇戏双重上演 翻盘术首现江湖
由于国籍问题,赵治勋此前也始终没代表日本参加过中日擂台赛,和林海峰一样属于“比较神秘”的对手,但本局他发挥明显不如富士通杯时候林海峰……双三三且2~10手全走低位的开局,早年备受聂卫平diss,今天AI评价也不高;之后白34和40两手对人类而言都属正常思维的棋打下后,竟已毫无机会,通盘在并无显著失误前提下,被黑棋压制完败
本局是世界大赛里第一个超时负,应氏杯没有读秒一说,超时意味着把算上3次罚点在内的5小时15分全用完了,能想象赵老下这盘棋有多煎熬……
AI评分:聂卫平73.8(布局58.9、中盘78.3),赵治勋50.6(布局31.1、中盘54.5)
一选率:聂卫平51.7%(布局44.0%、中盘54.0%),赵治勋34.9%(布局20.0%、中盘40.0%)
三选率:聂卫平78.2%(布局60.0%、中盘84.0%),赵治勋53.5%(布局32.0%、58.0%)
赵老明显不发挥,聂老则是发挥得太好了,这一段时间点应该是他生涯的最巅峰……此前聂老在中日对抗赛中2战(番棋性质)赵老皆负,如今用一局碾压胜完成了复仇
林海峰完胜的一局,执黑的江铸久开局本就因大贴目吃亏,黑11、23两手在当年解说中被归结为“轻灵飘逸”流派的招式AI并不认可,尽管白棋招法受限年代也非上佳,但形势一直在白优和均势白稍优之间摇摆;中盘白72没有按本手挡在73处给了黑棋机会,但黑75过于着急的切断成为败招,由于空间广大,黑棋并无力对白中央孤棋发动攻势,白棋96、98简单的弃子后黑实空严重不足,败局遂定
AI评分:江铸久56.4(布局39.3,中盘55.0),林海峰65.7(布局42.4,中盘75.2)
一选率:江铸久39.2%(布局32.0%,中盘38.0%),林海峰47.4%(布局36.0%,中盘56.0%)
三选率:江铸久59.8%(布局44.0%,中盘60.0%),林海峰69.1%(布局44.0%,中盘80.0%)
很典型“普通一流不敌超一流”性质的技术统计,而且能看出所谓“日本本格派”中盘也被低估了,这盘棋林老就是在中盘接触战中,力压了以攻杀凌厉著称的江老
两代超一流的比拼,本局一波三折,21~24的交换是被AI“各打50大板”否定的老定式,AI认为黑21按本手走在P18断打(郑爽定式)即可,白24则应反打在146处立即开劫;之后右上攻防,藤泽秀行白50托角取实地帮黑棋走厚了外围,局势一度逆转,但加藤正夫黑63攻击选点欠妥,反而把自己当初的厚势卷了进去
再后年迈的藤泽发生误算,白88鹰之一手,拐在P9其实是可以突出重围的,实战虽强手连发,右边白棋终究还是战死,加藤一度取得15目优势;冷静下来后白棋步步为营蚕食着目差,先是130“神之一挖”突破盘十天堑,之后又抓住黑157扳出见小,白158夹入(仅此一手,二选以下胜率差距都在15%以上)的手筋顽强扳平了局势……来到官子老将越战越勇,最终将一盘细棋收成了7点大胜
这盘棋目前棋谱网站上记载是白胜6点,原因是早年应氏规则对双活的处理和现在不太一样——
棋盘左边的双活,在应氏规则看来是“黑棋3子(217、141、117)和白棋2子(220、218),总共5个子围住了2个点(A12、B12)”
终局黑棋盘面领先1目,白棋收后,因此是黑棋领先1点,加上这1/5点是1又1/5点
棋谱网站没有把小数部分算进去,结果成了白胜6点;现在应氏规则已经废除了这一条,仍然按常规的各半计算,因此这盘棋若放今天应是白胜7点
AI评分:加藤正夫63.5(布局56.8,中盘58.7),藤泽秀行70.3(布局52.7,中盘56.0)
一选率:加藤正夫49.7%(布局52.0%,中盘48.0%),藤泽秀行50.3%(布局44.0%,中盘40.0%)
三选率:加藤正夫65.7%(布局60.0%,中盘62.0%),藤泽秀行69.9%(布局52.0%,中盘62.0%)
双方发挥都十分好,但更耀眼的是63岁的老藤泽,他也因此变成全球大赛历史上最年长的4强(最年长8强仍然是8年后的他本人)……年轻时这位前辈就以“擅尝鲜果”著称,难不成应氏杯也要成为新鲜果子?
实战被灵活的“曹燕子”治孤成功,但左上被吃仍是败势,这时黑185点入下方另辟蹊径,是否很有今天大家熟悉的“韩国式”风格了
进入官子阶段白216败招,AI给出的推荐是人类棋手较难想象到的F10夹——由于白棋左上并没有两眼,最终仍得收气吃黑角,AI认为脱先破掉的目数要大于白216围到的目数……其实我相信这块计算对小林这个级别不是难题,应氏杯也不存在读秒一类压力,F10还是过于“反直觉”了,这类场景在今天的高手对局里依然屡见不鲜
实战被黑223围住左边后,黑棋终于艰难逆转,此后局势虽有反复(黑327提劫后白棋都还有拼“粘劫收后”半目胜的机会,小林吃了过于习惯日本规则的亏),但胜利女神最终向老曹露出了微笑……这盘棋算是AI和传统分析差距较大一局了,传统分析认为上上图黑185走到后就已逆转,在AI看来老曹逆转得更为艰难和不可思议
终局同加藤藤泽之局,右上的双活导致了“奇葩结果”,按现在应氏规则是黑胜1点
AI评分:曹薰铉65.9(布局74.2,中盘58.3),小林光一71.1(布局54.6,中盘82.3)
一选率:曹薰铉49.4%(布局64.0%,中盘40.0%),小林光一45.0%(布局44.0%,中盘56.0%)
三选率:曹薰铉67.4%(布局72.0%,中盘62.0%),小林光一76.6%(布局56.0%,中盘92.0%)
和大家的一贯印象不同,这盘棋老曹是布局大爆发(70+吻合和60%+一选,敢夸是前AI时代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数字),中盘(150手之前)才是小林的表演时间;150手后也是小林数据更优于老曹,惜乎本是他极擅长的“优势转胜势”败给了老曹的“翻盘术”……关于翻盘术,这里上一段老曹自己的解释——
(翻盘术)并没有外界宣扬的那么神奇。有些手段在实战中看似离奇和不可思议,造成一种“拣棋”的错觉,但局后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
应氏杯半决赛为3局2胜制,在世界大赛中非常罕见的,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白14双飞燕,黑19在P3退,白19粘,黑再23拐是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定式,实战聂老黑19挖在AI看来是掉8~10%胜率的准恶手……联想到决赛G1聂老也是双飞燕吃亏,必须得说当年大家“各自为战”的研究确实有相当局限性
,聂老自己在著作里也提过),不过聂老这官子收得也着实令人佩服,150手后一/三选率分别达到了66.7/84.4%藤泽秀行VS聂卫平
两局棋都以1点即半目的最小差距落败,对一名60+岁的老人实在过于残酷了,
AI评分:藤泽秀行60.3(布局36.5、中盘59.2),聂卫平59.6(布局56.1、中盘53.4)
一选率:藤泽秀行43.8%(布局24.0%、中盘48.0%),聂卫平38.6%(布局40.0%、中盘34.0%)
三选率:藤泽秀行64.1%(布局40.0%、中盘64.0%),聂卫平61.4%(布局52.0%、中盘56.0%)
两局藤泽数据都要在聂老之上(G2官子同样领先),聂老当年自战解说写“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决不是谦辞,其实一直来到00年代日本围棋已彻底式微,仍能在富士通杯一类本土比赛上看到他们的老棋手偶尔发威,遗憾的是今天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了
“韩国流”已见雏形的一局,开局不到30手双方就在左下大打出手,而且还是误算了的曹薰铉吃了亏;进入中盘林海峰打下令人费解的黑49滚包(50处长感觉是仅此一手啊,送二不送一),被白56吃住4子后瞬间陷入劣势,后面100~112处的战斗,更是可以说难受至极……后半盘白棋出现一处重大失误是190,黑191如断在J6处强行作战,大有翻盘可能,但二枚腰似乎已在柔风快枪的凌厉攻势下丧失斗志,选择了安乐死
AI评分:林海峰56.5(布局52.5、中盘53.4),曹薰铉72.2(布局60.8、中盘74.8)
一选率:林海峰39.1%(布局40.0%、中盘40.0%),曹薰铉51.8%(布局52.0%、中盘50.0%)
三选率:林海峰65.5%(布局60.0%、中盘62.0%),曹薰铉74.5%(布局68.0%、中盘74.0%)
前50手老曹下得还一般般,但中后盘75+的吻合度实在过于神勇,前面刚说“本格派被低估”,现在确实算是本格派领教了一番凌厉的韩式围棋
也挺有翻盘意味的一局,林海峰布局凭借大贴目以及白14“无理”镇头攻击的成功,一度不到30手就把曹薰铉打到接龙,之后一直维持优势;转折点先是在处理右下大龙时,白棋94、96连续弈出疑问手(AI这里的建议是放弃46/48/32三子出头,并没有很脱离人类思维,估计林老还是被行棋偏好拖累了),被黑棋争先占据了105大场;之后围绕上方的地界定型,白124、126像是赢很多一样连出缓手,被黑棋无比舒服的围到125、127,之后便是难以逾越的盘十天堑了
终局黑棋盘面领先13目+收后,按应氏规则为13点,白棋多超时一次(3次判负)被罚2点,扣去贴的8点后黑胜7点,这也是应氏规则比赛里第一盘超时罚点局
AI评分:曹薰铉64.5(布局61.8、中盘48.9),林海峰61.9(布局72.4、中盘43.2)
一选率:曹薰铉43.0%(布局44.0%、中盘42.0%),林海峰40.4%(布局60.0%、中盘28.0%)
三选率:曹薰铉62.0%(布局56.0%、中盘48.0%),林海峰61.7%(布局72.0%、中盘44.0%)
林老布局发挥可谓超神,中盘却判若两人,其实老曹中盘下得也不太好……就这两盘棋而言林老表现确实不如往常,早年《围棋》月刊的标题“林海峰失常的两局棋”其实也不无道理,并不是轻视了曹薰铉
决赛期间围绕棋盘内外,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甚至属于今天禁止讨论的内容,这里就不发散了……姑且就表达一下我个人自己的观点吧:
估计很多人看到胜率曲线都会吓一跳,这盘棋能够说是AI分析出来最一边倒的职业高手对局,聂卫平居然被通盘碾压完败……面对半决赛VS藤泽便吃过亏,另一边林老VS曹薰铉倒是使出了正解的双飞燕,聂老似乎没有认线手不到便被打到接龙;之后老曹白26断也非最佳处理,但黑33的恶手葬送了一切,白42尖补后黑棋不仅实空落后(应氏杯是大贴目诶),整条大龙还是不活的累赘,至此便一直陷在3%的胜率里再无翻身机会
后半盘聂老也算是拼尽了全力,居然把盘面落后5目的局势给下成了领先5目;老曹下得也挺谨慎,放弃了可以屠杀黑棋大龙的机会,最终3点平稳拿下……有意思是当年的棋评,不管中韩方面都没说是聂老完败,曹老自传里也认为是“对手身体欠佳侥幸取胜”,也不像给面子的样子,应还是早年大家的目数、厚薄等认知存在集体误区
AI评分:聂卫平67.0(布局45.3、中盘65.0),曹薰铉74.8(布局75.2、中盘68.3)
一选率:聂卫平37.5%(布局28.0%、中盘46.0%),曹薰铉47.5%(布局56.0%、中盘46.0%)
三选率:聂卫平70.0%(布局52.0%、中盘70.0%),曹薰铉79.2%(布局84.0%、中盘72.0%)
曹氏“神级布局”又现的一局,估计因为韩国流的标签过于耀眼,挺多人都忘了曹薰铉是正经日本围棋教出来的
抖擞精神的聂卫平本局回归状态,回敬了曹薰铉一局完胜,左下“夹击+点三三”定式的白36粘现在都知道该走F18爬了,黑棋因此一度略优,但很快就下出黑61违反棋理的“压硬头”,被白66抢到先手在右上挂角后,局势便趋于被动;之后黑85败招,未能果敢的打在N18破空,最终单官连回,至此接龙并被控场到终局
天王山之战一波三折,先是曹薰铉在上方腾挪中接连下出白32、34的恶手,失去了贴目优势;之后聂卫平针对上方的劫争处理不当,局势被扳平;再后下方交接双方错进错出,白棋抓住黑65闷头破空失误处理好上方大龙后,两度获得95%以上胜率;进入大官子阶段黑123尖时,白先是124误判目数价值导致被追平,再后128、132连续失误以至被黑棋打到接龙……但最近一段时间双方目差都不算大,非常胶着的一局棋
正常收官本来黑棋可以小胜终局,但黑159鹰之一手暴跌35%胜率,局面再度扑朔迷离;当年一致认为黑185是收官妙手,但AI显示是失误——不过后面也是这步棋引发了白194的败招,AI认为此时白棋应该在左上和黑棋打万年劫!实在是太过大胆,现在谁还记得李世乭VS Alpha Go时业界评价“Alpha Go应该不善打劫”……
正常而言6月份就该进行最后2局,却拖到了9月份,原因为何此处不宜讨论,大家都看看这是哪一年就行……传言在此期间老曹耗资请了一众高手,像聂老本人当年擂台赛研究小林一般研究聂老,真实性尚待考证;更为人所知的则是比赛经一番口水战(中韩之间,也许那阵子我们就低估了韩国人的取胜欲望)后挪到了新加坡,以及聂老的折腾之旅
布局曹薰铉采用了第二局的失败开局,胜率一度落后;之后左上交接聂卫平连续出现失误,局势反转
此时形势为名义上是聂老学生的马晓春喜欢的“四角穿心”,但这确实非聂老所长……后面进程黑棋失误不少,但始终掌握着盘面10目左右的优势,实际上这盘大多数时候都是老曹领先,为决胜局埋下了伏笔
聂老“白棋布局优势,64缓手葬送”的描述失真,但也没差得很厉害,线以后的处理不当一度让黑棋取得了大优势,但黑61过于“高者在腹”的行棋后,实际上也是均势,白64是把这一均势又送了回去(聂老的自我反省是走在F16,这步棋AI意见是欠佳,但优于实战)
(这里不同版本AI给出的选择其实也不同,28B认为Q8更好,18B则觉得应走M14,而且其实这几步棋包括B15打彼此差距都不大……或许以后随着AI继续迭代,此处的结论又会有变化)
AI评分:曹薰铉72.0(布局58.0、中盘62.6),聂卫平66.9(布局51.1、中盘49.4)
一选率:曹薰铉57.9%(布局44.0%、中盘52.0%),聂卫平53.5%(布局36.0%、中盘40.0%)
三选率:曹薰铉78.6%(布局60.0%、中盘70.0%),聂卫平68.6%(布局52.0%、中盘50.0%)
差距显而易见了,聂老的吻合度更多是靠150手以后补起来的,但此时白棋已没有胜机……天王山之战固然重要,但G4扳平一方G5相对更容易一鼓作气逆袭,于是就有了令无数中国棋迷垂泪的下一盘棋
前半盘白棋因为大贴目的原因稍优势,聂老选择了前一年富士通杯半决赛武宫VS小林的“宇宙流”,但平心而论,他的棋路和大模样并不是很配
实战黑65碰是腾挪好手,由于左上两块白棋都未安定,不能轻易被黑棋切断,这里白棋已经不好下
(老曹自战解说里认为白116不是坏棋,败招是黑117后白棋应走在图中1位,不过AI否决了这一看法;老曹摆出的这个所谓“细棋”变化AI倒认为是白已然翻盘,黑应走6扳后再N4冲,由于白棋自身联络不全,难以分断黑棋)
AI评分:曹薰铉48.7(布局35.0,中盘55.9),聂卫平46.4(布局42.9,中盘48.3)
一选率:曹薰铉38.4%(布局28.0%,中盘43.8%),聂卫平33.3%(布局36.0%,中盘31.9%)
三选率:曹薰铉53.4%(布局36.0%,中盘62.5%),聂卫平48.6%(布局40.0%,中盘53.2%)
受限身体状态(两人赛前都生病了)双方发挥都比较差,但聂老终究成了表现更差那个,老曹著作中原话是“在白棋追赶过程中,聂完全没展示他平日的风采”
——因为早在70年代韩国围棋的基础就已经被赵南哲、金寅等前辈打得十分好了,毕竟国情完全不同,当年的韩国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实现了“汉江奇迹”的富裕国家
,70年代韩国已有最强者、棋王、名人、最高位、霸王、王位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比赛;而彼时中国则刚熬过动荡岁月,今天大家熟悉的天元、名人等比赛还都是在1988年左右诞生的……二者的意义是不是具备可比性,请各位自行思索
全局:小林光一71.50,藤泽秀行67.03,曹薰铉64.27——小林确实可称当年的“林工智能”,秀行先生是真的老当益壮,曹薰铉则量质俱佳,多说一句第四正是62.44且对局量并列最高的聂老
全局(倒数):雷德蒙37.00,刘小光50.60,马晓春51.40——国际友人垫底不意外,马刘二老的不发挥,则进一步证明“大场面”更考验经验和心态
布局:林海峰59.73,曹薰铉57.82,小林光一57.60——藤泽前辈还是被和聂老的G2拖累了,另外能看出老曹的布局功底确实也很过硬
布局(倒数):赵治勋45.10,江铸久46.00,聂卫平52.22——聂老这次不幸进了倒三,但其实还是比一二好不少;赵治勋富士通杯是正数第二,这次垫底,能看出不稳定确实是他当时的硬伤
中盘:小林光一74.70,藤泽秀行64.40,加藤正夫59.75——老曹没列三甲有点意外吧,其实他跟聂老相差无几(58.94对58.89)
中盘(倒数):江铸久52.50,赵治勋53.80,林海峰55.60——在理论思考时间更长下,这个质量反而不如富士通杯(倒三都=55),看出来“长考出臭棋”并非空穴来风,算力并不会由于时间增加发生质变
本文到此结束,因为春节回家手边只有一台3060笔记本,分析速度因此慢了很多,向大家表示下歉意
以上,感兴趣的棋友欢迎关注我——@晴哉,一名从来不打句号的围棋爱好者+硬件垃圾佬
近日,广东一女生穿上弯刀裤后直接绷不住了。网友:解决大家没有O型腿的问题。
显然,不单单是要统一那个结果,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才是我们要的终极结果,只是这个复兴过程中的一环。
刀郎宣传牌上写满粉丝名字,有刀迷默默拿出酒精擦掉“刀郎”头上的字(原创采访)
【见妻子被故意关车门夹头丈夫踢断人三根肋骨】 #河南dou知道 #深圳dou知道
中国留学生回忆地震逃生:绝望爬30层楼,给家中留遗言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地震。由于地震波及四周的国家,身处泰国曼谷的中国留学生张同学向澎湃新闻讲述了自己的逃生经历,他称下楼过程中一度非常绝望。
一所大学“打崩”美股,美元也无法避险了;7.9级强震已致缅甸1007人遇难; xAI收购X,马斯克“左手倒右手”意欲何为 ;“英伟达亲儿子”CoreWeave挂牌股价“过山车” 一周国际财经
“打崩”美股的,是密歇根大学公布的3月消费者调查终值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特朗普当选总统以来,密歇根大学6次发布调查的最终结果,美股出现5次抛售。
美国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汽车贸易逆差高达 1200 亿美元,占整体贸易逆差的 22%。特朗普试图复制钢铁行业的 “成功”:2023 年钢铁关税让国内产量提升 15%,尽管消费者为此多付 80 亿美元。
清晨8点多,在当地出差的中国商人梁明给《凤凰周刊》发来信息:“今天,我已经报名,准备加入到现场救援中。”
网约车司机凌晨四点接到订单,越开心里越慌:地点偏僻,电话空号,也没见到乘客!
网约车司机程师傅反映,凌晨四点多他接到了一个单子,地点有点偏僻,赶过去后没见到人,电话打过去还是空号,他怀疑有人搞恶作剧。
订婚和听起来格格不入,却真发生了!一段男女方的协商录音被曝光,男方父亲长文透露女方态度突变。究竟是诬告还是,其中存在的三大疑点必须要弄清……订婚后女生称被“”2023年1月的时候,男方席某和女方吴某经过婚介所认识了。